豫川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豫川书院 >  新书 >   第652章 弱水流沙

一时间众人哈哈大笑,耿弇喜欢这个小弟,更是笑他:“阿广,霍去病是要叫卫青舅父的,辈分错了!”

不,是兄长错了,耿广的志向,就是要像霍去病那样,盯着前辈的身影,效其英姿,然后超越他!

如今,耿广自觉踏出了这漫长征途的第一步,司马相如大人赋云“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不就是他正在做的事么?想来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出塞,也是见到了相似的情形罢?

这种建功立业的兴奋心情,直到靠近居延才有所改变。

远征的前锋尽管是孤军深入,但他们其实并不孤独,在弱水右岸,赤黄色的夯土长城为大军阻挡猛烈的风沙,每隔十多里就屹立的烽燧,则如同站岗的哨兵,凝视着塞外的风吹草动,只可惜从新朝开始,这里的烽燧守备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也难怪胡虏能长驱深入河西。

而长城的尽头,就是居延塞!

靠前的四个营开始减缓速度,耿广率众催马向他们靠拢,居延塞以南,是一片广袤的屯田区,自从霍去病夺取此地,汉武帝令人筑塞后,为了保证戍卒的衣食住行,便在此搞军屯——哪怕是河西张掖,粮食运到居延,代价也太过昂贵了,还是沿用晁错时就制定的屯田戍边方略最省钱省力。

于是驻军边戍守边耕种,自给自足,将绝境的戈壁,开发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居所,甚至还以愚公移山的坚持,将弱水和居延泽开出一条条小沟渠,使其贯通方圆数十里内,使得居延绿洲范围扩大了不少——虽然多出来的绿色主要是农作物。

然而今日魏军复至,却没有看到昔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零落与残破。

本该洒下宿麦种子的农田,被匈奴人的马蹄踩得一片狼藉;庐舍遭到点燃焚毁,只剩下黑漆漆的残垣断壁;村舍一片寂静,别说牛马嘶鸣,连鸡叫狗吠都听不到半声!

至于人影?更是半个不见,既没有本地居民,斥候们也不曾窥到匈奴骑兵,亦或是被他们掳到居延来的上万河西居民!

没错,在匈奴右部遭到吴汉侧击,发现没办法一口气鲸吞河西后,右贤王便只能如过去每一次入塞般,大肆劫掠,主要是掠夺人丁……那些无辜的百姓,他们到哪去了?

魏军散开呈雁形阵列向前索敌,因为害怕匈奴设伏,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直到推进到居延塞西部的附属障塞“甲渠塞”时,才终于见到了人。

死去的人,无辜的人。

他们静静地躺在甲渠中,犹如一道残酷的堤坝,鲜血染红了渠水,粗略清点,足足有二三千之众!更令人发指的是,其中主要是发生二色的老人!

耿广不记得什么扬名立万,什么功勋荣耀了,只知道自己的拳头,在那一瞬间猛地变硬!

喜欢新书请大家收藏:(www.yuchuanshuyuan.com)新书豫川书院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豫川书院推荐阅读: 步步生莲改造人生从影视剧开始贞观有新人神话版三国三国从救徐州百姓开始抗战之铁血佣兵大明完美暴君三国之巅峰召唤大燕公子三国:开局镇守国门十年唐朝小白领星云战强汉富商大唐:贞观第一败家子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崇祯十五年小阁老特种兵之无敌战神全能后勤兵五代十国往事红楼蓉大爷苍天圣道侯爷成长计划穿越民国之也很精彩我有一个特种兵系统从八百开始崛起斫宋崇祯八年三国之生化狂人三国之扬帆起航三国:我的岳父是吕布南明汹涌乘龙佳婿最强上门姑爷大唐:贞观第一狂人帝国隐相楚汉争鼎日月永在大明第一太子三国之龙图天下绝对荣誉我家大小乔大唐享受人生系统大明第一神将我是崇祯帝周瑜之笑傲三国从士兵突击开始的特种战神大汉废帝我为王刑徒
豫川书院搜藏榜: 三国:开局融合了李存孝唐末战图明王天下重生唐朝当赘婿权宋天下大唐声望系统乱三国之苟怂大帝我的帝国无双乱世晋朝山河梦之中原之殇明朝航海王特种兵之王大唐唯一的剑仙特种兵王隋唐大猛士三国:开局做了曹操儿子武哲录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登上皇位的我很慌啊!扶明录我姐姐实在太宠我了大明鸿图开元情诗与剑榜大秦之帝国再起改造人生从影视剧开始汉祚龙兴三国之赤帝大宋风华纵横民国特种兵王的战国之旅复国重生之民国岁月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我们的1654大宋之刘备穿越成了宋高宗视频通古今:开局盘点十大帝王大宋之寒门枭雄执掌武唐原始人之我是神棍明末第一土匪大魏宫廷秦时小说家骗了康熙三国狼烟行少年之烽火岁月三国的女人三国之铁骑南下唐朝败家子南北朝之征伐天下征服之全面战争我在北宋扬名
豫川书院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重生农门骄明末资本家奉天承运大宋极品国师远征军之溃兵兄弟三国之天下霸业江山如此多骄盗宋血帅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猎日神刀抗日之精英特战队吕氏皇朝超级大独裁者大周权相边戎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铁血骠骑大唐全才宋起波斯湾极品皇帝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杀手特种兵抗日之兵王纵横开国功贼特种兵王少年之烽火岁月重生南北灭隋唐重生之王爷的奋斗逐鹿武田家的明国武士国之大贼明贼唯我独裁抗战之杀手传奇残唐再起三国兵锋大隋帝国风云一世吉祥横行海魂史上最牛驸马爷合纵连横将明回明